創用 CC 授權條款
除非另有註明,本網站的著作Fygul Hether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Web Based RSS Readers

自從2013年7月1日Google Reader終止服務,就不得不另找線上RSS Reader。這類線上版的reader有個好處,就是它可以隨時在線,不致漏收訊息,如果用單機版的RSS reader來收24小時發送的新聞,除非把機器與reader程式24小時開著連線,不然若照正常人的工作時間運作,假設是固定在一早開機器與Reader看新聞,下班把機器關掉,就會發現可能有段時間的新聞是收不到的;或是連續幾日沒空連線查看訊息,也會有這種情況。這類單機版的Reader用來接收發送不很頻繁的訊息,像一日幾則,還算適合,而且還要對漏接的訊息不感到在意。

有人也許偏好以訂閱電子報的方式,也就是電子郵件的方式來接收訊息,但一旦訊息量很大時,就會發現信箱會被塞滿郵件,更討厭的是有些發電子報的機構只管發送,才不管退訂。在本世紀初本人親身經歷這種不愉快經驗,留在本文最後談如何解決,這裡先談正題。另一個缺點則是這類電子報郵件通常是大量放送,收信的郵件主機若有偵測與過濾廣告信之類的功能,可能把電子報當成廣告郵件處理掉或者甚至把送信的主機列入黑名單。

若改用RSS,則是由訂閱方自行決定要訂閱什麼類別的內容,不必把自己的郵件信箱給人家,也減少了收到廣告/垃圾郵件的風險。

RSS

RSS較詳細解釋可見維基上的說明,這裡簡單的說就是有些訊息的提供者會把所要公佈的訊息以特定格式發佈在網路上,訂閱者可自行使用RSS reader閱讀器去訂閱所要的訊息,閱讀器只是單純的去提取資料回來看,就像看一般的網頁內容一樣,只是改在閱讀器軟體中的界面看罷了,無需提供電子信箱或是進行任何帳號密碼的驗證程序。

譬如在中時電子報RSS訂閱的網頁上,看倌可找到該媒體所提供各種類型的新聞RSS訂閱源。訂閱者複製好所要的RSS源的網址,設置閱讀器軟體從該處提取資料即可。

或是像本網誌所用的Blogger平台也提供了訂閱功能,本網誌所提供的訂閱源放在右側欄裡。

提供RSS源的網站通常會它的網頁某處提供RSS源,並做明顯的標示,標誌就像下圖,只是通常不像這麼大個。

若所提供的訊息源很多時,通常就會像中時電子報的作法一般,集中放在某個網頁方便訂閱者選擇。

有時候也會發現某些網站明明有提供RSS源,但是在網頁上就是找不到標示。這往往是該網站使用某種現成的架站軟體,有現成的RSS功能,但架站的人自己也不清楚這東西;或是網頁的維護或整合不佳,做RSS功能的人與維護網頁的是不同人,人員的協調不佳,導致做好的RSS功能卻無法正常讓網頁使用者找到的奇怪現象。這類“隱形”的RSS源有時反而是使用搜尋引擎時的意外發現。

線上版RSS閱讀器

在使用Google Reader之前,曾有幾年時間前後用過幾款桌面單機版的RSS閱讀器,如Thunderbird。但發現單機版有著前述的限制,就一直巴望著線上版的應用出現,當然後來也果然出現了。

之前試過幾個Web based RSS reader,從中挑了四個,都是可免費使用的,也有付費的進階功能版。其中的AOL Reader到明年1月3日終止服務,算算約用了4年半,不算短的時間。它的終止也提醒了我寫下這篇算是做個記錄。另外三個如下:
  • Digg Reader:剛開始用時還有點嫌棄它,不過幾個小毛病修正掉之後就感覺不錯了,界面簡單不華麗,長期用來可證實它堅固耐用。用它訂閱很多訊息源,算是我用的三個中工作量最大的。 
  • Newsblur:當初會選這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是以Python開發,且是開放源碼,界面也好看。只是它的匯入功能似乎有點怪怪,也沒找到匯出的功能。只用來訂閱少量訊息源。
  • netvibes:使用稍複雜,只用來收國外新聞與經濟數據。
會用了四個是因為訂閱了不少訊息源,依不同類別與訊息量使用不同reader,當然這只是個人的作法。

目前把AOL Reader上訂閱的訊息源改到Digg Reader上,雖然也有其他線上reader可用,但暫時尚無打算另找一個新的,以後有的話再來補充。

如何協助企業改善兩光電子報訂閱方式

最後談談前述的那個不愉快經驗,雖然算是題外話,不過解決那問題的作法,在事後想想,應該可以算是讓人感到得意的一件事。

話說在當時電子報算是新鮮玩意,身邊用電腦的人大多喜歡試試這新鮮的體驗。不過本人其實並不怎麼看好這件事,因為我了解這其中的運作可能產生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下面的描述就會看到。因為不是很看好,所以我也不會去跟人家訂什麼電子報。

那時有些網站會提供電子報的訂閱表單,只要輸入你的電子郵件信箱,之後你就馬上就可以收到該網站的訊息通知,事情就這麼簡單,對吧?先等等,這事其實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思考幾件事:
  • 如果你不想再收到這些通知,如何退訂?如果沒有退訂的機制,那麼表示你將永遠收到這些形同你不想看到的垃圾郵件。
  • 你在該訂閱表單上輸入自己的電子郵件信箱以後,馬上就可以收到新鮮的電子報了,這事真樂意吧!那麼如果輸入別人的電子郵件信箱呢?或是別人在未經你的同意而輸入了你的信箱呢?
  • 你可知道,人家利用這種訂閱表單所收集到的大量電子郵件信箱,可能會拿去做何用途?沒錯,你會收到一堆廣告信件,其中可能有一部分原因就在這裡。
當時看過為數不少網站的電子報訂閱功能的設計都是這麼簡單的。沒有退訂機制,沒有讓訂閱者同意的機制(一般正常的作法會在訂閱時寄封確認信到訂閱者信箱,其中會有個連結,訂閱者要在同意後按這連結,才算完成整個訂閱流程,訂閱才會正式生效。),更別說這種無良的設計背後會有良好居心,絕對不會出賣出你的個人資料。

當時另外一種類似的新鮮玩意叫電子賀卡,有的也有上述類似的風險。那時我服務的機構與外面的廠商合作,他們免費提供一套包含電子賀卡的現成網站軟體平台供我方在一限定時期使用,我所服務的機構則負責提供賀卡的內容。在雙方人員一起參與的工作會議上我特別提出一個要求就是不可從電子賀卡這功能收集使用者的電子郵件信箱,對方的經理認為這是很合理的要求,就特地指示己方人員要遵守。當然我也了解過他們的軟體運作上不致會有風險才會讓合作案通過。

既然我不會想去訂任何電子報,又怎麼會有那次不愉快的經驗?這要從台灣兩家知名公司說起,這裡把公司名稱稍遮一下,讀者也無需對名稱做過多聯想與臆測,畢竟他們最後還是做了些改善,現在的情況應該已經大為不同。

一家是○新銀行,在朋友的建議下辦了該銀行的信用卡。當然辦信用卡總是要留個人資料,包括電子信箱與手機號碼。但從此之後就收到該銀行的大量廣告電子報,是的,他們沒提供不要這類電子報的機制,找了他們的服務信箱反應也如石沉大海,服務信箱也很可能沒人在看的。而且我的手機也從此之後會接到不認識的人所打來的親切問候電話。

另一家則是○○來網路書店,線上註冊後只光顧過一次之後就收到一堆來自該網路書店的免錢電子報,同樣沒有提供退訂機制,利用服務信箱反應也沒結果。

我若不想收到從這兩家公司寄來的電子報其實也很容易辦到,因為郵件主機是自己管理的,只要把這兩家公司的網域列入黑名單就成了,不僅我不會收到,整個機構也都不會收到,而且這樣做兩家公司也不會有什麼意見。不過為了讓台灣的資訊產業可以早日升級,讓落後企業可以早點脫胎換骨而長進些,我採取了另外一種途徑。

我花了些時間找到這兩家公司訂閱電子報的網頁,當然他們的功能都像前面說的那麼簡單,我已先了解過了。也查到這兩家公司高層主管的電子郵件信箱,然後為這兩家公司的主管互相訂閱對方的電子報,好讓他們可以互相了解一下對方的公司做的到底有多好。幾個月過去之後,我偶然想起這件事,好奇再去看看這兩家公司的網頁,發現兩家公司訂閱電子報的方式居然都改良了。當初若想到為這兩家的主管訂閱自家公司的電子報,效果想必會更好。

那張信用卡,不久後因為另外一件事,打服務電話很難打通而且服務態度不佳,最後就把卡剪了不再使用。學了個教訓,就是若知道銀行很爛,千萬別聽別人的意見或人情的關係而去辦那家公司的信用卡。幾年後我又剪了另一家公司的卡,倒不是因為該公司服務不週,純粹只是信用卡太多張而已。

至於那家網路書店,十幾年來沒再光顧過,頂多只是在它的網站查一下書籍資料,如果有合意的就到另一家網路書店購買。這沒辦法,因為已經在固定的商店買習慣了,也不曾遇到不快的購物經驗,所以也不會想再轉換到別家。

而這個不愉快的經驗,我曾經在數年後在幾個場合講給別人聽,當一群人聽到那個提升台灣資訊產業素質的措施之後大多是忍不住大笑起來。從他們的反應來看,應該是相當贊同我的傑作,所以過去的不愉快最後反而成了讓我感到得意的事,而且只要有適當機會與場合就不得不好好地舊事重提一下,尤其是遇到別人問我到底該如何解決這類相似問題的時候更應該提供實際經驗供人借鏡。不過隨著時間的過去,類似的爛設計就會越來越少,這件事重提的機會也越來越少,畢竟事情過了那麼久,該改進的單位也應該都改進了,已經不再是前面提到的那麼情況。所以,看倌看到這裡笑笑就好,也沒必要去查證是什麼公司,這裡也不是要進行什麼轉型正義,那些已經過去十多年的事,逐漸淡忘就好了。

原本預期只是要寫簡單的一篇文字,沒想到卻越寫越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